来自一线普查队员的“干货”知识
2024年5月,各区县(自治县)普查机构积极落实工作任务,全面铺开实地调查,全市实地调查启动率持续提升。市四普工作专班整理汇总了来自基层一线普查队员发回的普查“干货”知识,供参与四普工作的同仁参考。
吃透标准很重要,但要活学活用
“我参加工作后便全程参与了‘三普’,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审核和报告编写等工作。‘三普’开创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且成效显著。例如,在实地调查期间组织专家实地踏勘、召开专题会等,适时开展阶段性检查和数据审核,同时将专业力量下放到各区县解答疑难、统一标准。‘四普’延续提升了这一好的做法。近期,我去江津开展实地指导,结合现场情况,从我的经验出发,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一是关于古遗址范围的问题,建议采取刮取剖面和局部勘探的方面来确定遗址分布的四界,在勘探的具体实施上,不宜完全照搬田野考古规程全部要求,应以确定文化层为首要目的。二是古墓葬的图纸问题,既往资料中,古墓葬示意图过于简单,建议绘制平剖面结合的示意图。三是对于新型文化遗产,例如文化景观类,在评估价值时或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看是否产生了社会公众效应,看是否在某一历史时期产生过重要文化、经济、艺术影响,看是否具有活态性,看是否具有活化利用的条件等。”——燕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队长,“四普”区县定点指导专家
设备很重要,但要做到以人为主
“我在文博专业就读期间几乎全程参与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后在川渝7个区县进行文物调查和资料整理,毕业后进入基层文管所工作至今。从我的经验来说,实地调查对文物点的精准定位至关重要,它是后续开展文物巡查等系列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四普野外调查配备RTK,对普查数据的动态监测管理使用提供极大便利。但需要强调的是,设备的作用仅仅是辅助现场工作开展,调查的主体是‘人’。实地调查过程中,我将带领普查队员做到腿、眼、口、脑、手‘五勤’,尤其是多思考论证调查结果是否存在逻辑错误,不能盲目地依赖和相信设备与既往资料。”——张七昌,长寿区博物馆副馆长,普查队长
经验很重要,但要不断学习提升
“实地调查是所有基础数据的来源,是普查关键性的一环。江津共有850处不可移动文物,基数较大,分布较广,所以采用分片区负责的形式开展。分区调查是借鉴前辈们‘二普’‘三普’的经验,但我们在此基础上还考虑到普查队员的术业专攻。我工作十来年主要做地面文物相关工作,对该类型的文物了解更透彻全面,所以由我负责江津西片区调查及全区古建筑类文物的登录和复核,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学习市级层面的成功做法,开展辖区内的实地调查‘试点’。通过组织普查队员到文物点学习掌握普查数据采集软件(试用版)的内容与流程,为当前我们全区实地调查的全面铺开,践行‘应保尽保’打下了良好基础。”——陈龙,江津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江津博物馆)工作人员,普查队长
“点”很重要,但要注重“点、线、面”有机结合
“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区域、同一类型文物之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性。实地调查除了准确采集某一文物点基本信息之外,还要注重对文物关联性的观察与思考。例如,沙坪坝区东滨嘉陵江,在临江台地及崖壁等处分布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遗存。因此,我们在实地调查中以沿江零散分布的摩崖石刻、标语题刻等点状遗存为重点,串联起‘嘉陵江沿岸水文石刻’的主线,使不同遗存相互印证、补充,从而不断完善该区域水文历史的整体面貌。文物资源‘连点成线’,文化面貌‘聚线成面’是我们后续调查中继续坚持的思路。”——甄宏达,沙坪坝区文物管理所(沙坪坝博物馆)工作人员,普查队员
田野工作很重要,但要提前做好资料收集整理
“文物普查工作不仅仅是照片拍摄、图纸测绘、文物测量等外业资料的采集,更重要的是摸清该文物与所处区域的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在开展野外普查前,会提前对接史志办、规资局、住建委等部门,获取相关行业归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史料信息。我们重视口述史,结合地方志书预先梳理了相关乡镇(街道)的历史沿革、文化遗存等信息,以期获取新增文物信息,做到应查尽查。对‘三普’文物提前整理了相关保护工程、研究文献等资料,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复核工作。”——毛倩,忠县文物保护中心(忠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普查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