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简报(第25期)
△重庆市四普办实地督导渝东南片区“四普”工作。近日,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市四普办主任幸军带队赴渝东南片区开展第二轮实地督导,检查指导四普工作推进情况,了解和分析渝东南各区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渝东南各区县攻坚克难,创新推进第四次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在渝东南片区四普工作专题会议上,幸军要求,要严格践行“应查尽查、应保尽保”“两个一律”要求,高质量开展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要不断提高对文物的认知,深刻把握本地区自然风景、红色资源、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特色土司文化等独特鲜明的地域特色资源,认真学习领悟“四普”新类型文物内涵,做好统战文物、农业遗产、文化景观等新发现线索的收集整理、实地调查等工作。
△铜梁区扎实推进“四普”工作。近日,铜梁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区长罗昌西带队至柏树林坡崖墓群调研四普工作。罗昌西要求,要严格按照普查标准,扎实做好文物普查工作,为编制全区文物保护规划打好基础;要坚决落实“两个一律”要求,尤其是相关部门在实施建设项目时要主动与文物部门加强交流,切实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截至目前,铜梁区已完成全区375处文物调查工作,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34处。其中,新发现的明代迎龙门及城墙、清代古建筑旧县刘家大院、永嘉镇幸福村摩崖造像等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为研究铜梁本地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
罗昌西副区长实地调研文物普查工作
铜梁区新发现明代迎龙门及城墙
△丰都县新发现九道拐崖墓群。每年的5月到10月,三峡库区丰富的三峡文物会因长江水位下降“逐步露头”,重庆市相关区县抢抓这一宝贵时机,积极开展消落区及水下文物普查调查,全市“四普”工作有序推进。其中,丰都县对辖区长江消落带沿岸进行系统性地毯式调查,于名山街道镇江村九道拐沿江边发现崖墓群。经现场调查,崖墓现存约59座,发现有青瓷盏、青瓷碗、青瓷罐、红陶侍俑、灰陶罐、甑残片及菱形纹砖。据初步查证,该崖墓群是重庆境内长江干流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且分布最为集中的崖墓群。
△文物线索征集触发多处“新发现”。自“四普”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区县通过党政内网、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联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近日,梁平区根据当地青年文化名人提供的线索,新发现一处宋代摩崖石刻,石刻从右到左记录了“谷贵”“乾道三年”。该石刻的发现,有力地佐证了“乾道三年蜀大旱”的史实,对于研究梁平当地气候、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合川区在铜溪镇圣灯村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根据当地一位81岁老人提供的线索,发现一处古代佛龛寺遗址。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修建,驼峰、撑弓等房屋构件雕刻精美,石刻楹联完整,反映出较强的时代特征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梁平区组织专家现场查看新发现石刻
合川区佛龛寺遗址山门(背面)
△武隆区按下“四普”加速键。武隆区高度重视四普工作,强化经费、人员、机制等工作保障,实现区、乡、村、社四级联动,实地调查工作按下加速键。区四普办组织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测绘公司与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骨干力量组成5支普查队伍,与各乡镇(街道)的专职人员和村社干部一起开展普查工作。各乡镇(街道)配合做好本区域普查的各项工作,村社干部提前做好文物点的核对及清障工作,提高野外调查工作效率。截至目前,武隆区已完成909处外业调查工作。